Robert Gerwarth: The Vanquished – Why the First World Failed to End, 1917-1923
巴黎和會沒有締結長久的和平,反而播下了二戰的種子,是歷史常識。但作者的集中點是一戰的戰敗國:德國、奧地利、俄國/蘇聯(因為提早向德國投降)、保加利亞及土耳其,還有就是明明站在贏家一方,結果輸凸的意大利。
1918年,德國面臨崩潰,但蘇聯割讓大量土地換取停戰,令魯登道夫將軍決定放手一搏,對西面戰線作出猛力進攻,付出沉重死傷而先勝後敗,終於釋出骨牌效應,盟友陸續退出戰線,德國也不能倖免,連帝國都倒台。
英語世界的史觀,往往集中於德國及蘇聯兩個國家,而忽略了其他戰敗國在一停戰後,最殘酷的殺戳才正式開始,往往去到種族屠殺的層次,例如土耳其對希臘人;波蘭、烏克蘭、蘇聯之間的混戰中,猶太人都是遭殃的一批;又或者是蘇聯想奪回已經割讓出去的波羅的海三國,再牽動威馬共和國組織志願軍抗擊,然後又變成暴力鎮壓德國左派起義的連鎖反應。這些亂局,很大程度是由協約國的上下其手導致,亦可能是英語國家少談這些國家的原因。
一戰的後遺是把四個帝國瓦解:德國、俄羅斯、奧匈及鄂圖曼,尤其是後兩者,本來有很多種族共存,但巴黎和會由威爾遜「民族自決」原則,以及戰勝國想染指戰敗國的領土,促成許多nation state的成立。這樣非但不能促成各族共融,卻是種族衝突甚至屠殺的開端。過往各族在一個帝國下都是子民,相安無事,但獨立後,每個國家內都有少數種族,成為被歧視、掠奪、驅逐,甚至滅絕的對象。
所以民族主義(nationalism)早在100年前證明行不通,更是死得人多。以為獨立好馨香的人,要看看這本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