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迺迪傳(上)

Fredrik Logevall: JFK Volume One – Coming of Age in the American Century 1917-1956

今年出版的甘迺迪傳記,這是上冊,下冊不日出版。上冊以1956年作結,當時為參議員的甘迺迪在民主黨黨大會競逐副總統提名失敗,但他的魅力瘋魔眾多黨員,他決定在四年後角逐總統。

一般常識說甘迺迪生於政治世家,自小被培育成明日的政治巨星,但看過這部傳記的上集,才知那是很錯的說法。他的祖父及外祖父雖都活躍於麻省政壇,但他們的政治生涯都提早終結,無法傳到下一代,然而甘迺迪之父經商致富,對他兒子日後從政帶來頗大幫助。甘父做過幾年電影生意,搭上過Gloria Swanson,真是虎父無犬子。

其實甘迺迪一族是處於政治弱勢,在祖父輩是因為愛爾蘭血統,到父親那輩,即使愛爾蘭裔在人數上已無法忽視,但他們作為天主教徒仍被WASP排擠。

甘父確實有過短暫的政治生涯,但不是傳統的議員之路,他在1932年支持羅斯福選總統,羅斯福當選後沒有給他政治任命,幾年後英國大使出缺,委任甘父接任其實也是移開一個競爭對手。期時歐洲戰雲密佈,希特拉陸續吞併捷克、奧地利,當年躲過一戰兵役的甘父,基於自己在和平日子下發達,反對美國介入,這種想法和羅斯福相左,甘父的公開發言,令他在很多美國人及英國人眼中是個懦夫。

甘迺迪這時在哈佛完成學業,他以大使之子的身份到過歐洲多國,令他開始懷疑父親的孤立主義。他的畢業論文以英國的綏靖政策為題,細心審視英國的政治環境,結論出綏靖並非張伯倫或前任首相Stanley Baldwin的怯懦,而是情勢所逼,一戰帶來的厭戰情緒仍支配英國朝野,政府難以建軍去應對納粹威脅,令到綏靖變成無奈中的最佳策略。他這篇論文,即使立場和父親相反,但甘父鼓勵他把論文出版成書。《為何英國睡了》在1940年出版時,正值納粹攻克法國,此書在美國及英國都一紙風行,甘迺迪當時只有23歲。

他在參軍一事再和父親作對,父親以影響力令他不用上戰場,但甘迺迪極力反對,堅持多時後終於求仁得仁,被派到太平洋。他率領的突擊艇被日軍戰艦撞沉,他帶着11名生還的部下游到孤島暫避,險死還生,七日後終於獲救,英勇事蹟在美國廣傳,甘迺迪獲頒紫心勳章,這兩次忤逆父意都為他累積相當政治資本,之後他當選眾議員,開始政治生涯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