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m Groenland: The Art of Editing – Raymond Carver & David Foster Wallace
卡佛和華萊士分別處於美國文學「簡約主義」及「極繁主義」兩個極端,本書作者Tim Groenland探討他們的編輯箇中的影響。
照Groenland形容,Lish對卡佛,以及其他作家的刪改,和他本人的文學觀有直接關係,他不單止這樣改人,他教書也是這樣教,他有一句說話頗有意思:「一解釋就會濫情。」我覺得Lish可惡之處,並不在於他自己覺得比作家們更會寫,而是他用單一的文學觀,撲殺不同作家的風格,他連讀者的口味也想支配,認定讀者會喜歡這種「簡約」風格。
卡佛在下一本短篇結集《大教堂》終於堅持Lish不准亂改,後者不理,卡佛要求出版社換人,亦結束了兩人約15年的公私關係。卡佛即使不斷把故事原版重新發表,但一直沒有公開拆穿Lish的好事,反而Lish卻威脅要公開自己的貢獻,令卡佛蒙羞。卡佛死後十年(1998年),終於有學者看過Lish在卡佛手稿的刪改後,公開斥責Lish亂改卡佛,令十多年的傳聞得到證實。Groenland覺得Lish自以為懂得卡佛的風格,實際上是把卡佛的人情味完全抹掉,那是絕望境地的一絲溫情。
此外,卡佛第一本結集《能不能請你安靜點?》已經被Lish大改特改,而原稿其實也在,只是未被出版。Lish修改的例子,得到他授權在本書轉載,每則引用的腳注都要寫上「鳴謝Gordon Lish,保留所有版權。」我都一起多X謝Gordon Lish。
另一方面,華萊士的鉅著《Infinite Jest》是篇幅及文筆都極其冗長的作品,然而他的編輯Michael Pietsch尊重他的獨特風格,雖然也刪了兩三百頁,《Infinite Jest》仍是忠於華萊士文筆的作品。它的暢銷,多少令Pietsch成為了Hachette出版集團的CEO,真的是編輯都有出頭天。
但問題出於華萊士的遺作《The Pale King》,華萊士寫了十多年,留下幾千頁紙,而他自己對結構及意圖舉棋不定,卻又不想請Pietsch幫忙。華萊士自殺後,Pietsch將這大疊手稿編成一本600頁的書。Groenland雖然同意Pietsch勞苦功高,但很懷疑Pietsch本着「華萊士風格」去重組一本能看的遺作,卻可能忽略了華萊士個人的進化:從「極繁主義」回歸言語精準的文字。華萊士年青時,雖然對「簡約主義」大感不滿,卻很熱衷於《當我們討論愛情》……
不過我有看《Infinite Jest》但沒看《The Pale King》,所以華萊士這部分就很難投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