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構的真實傳記

Bruce Duffy: The World as I Found It

先前看完Ray Monk的維根斯坦傳記,再去看這本「小說維根斯坦」,起初覺得有點重覆。之所以看它,是因為介紹說作者大膽想像維根斯坦、羅素及摩爾之間的關係。本書出版時,不單未有Ray Monk的傳記,甚至一本綜合的維根斯坦傳都沒有。

本書大約三部分:年青維根斯坦的劍橋日子、一次大戰,以及維根斯坦在1931年為了獲得博士學位,再次面對已成陌路人的羅素及摩爾。

作者Bruce Duffy應出版社要求寫的前言,說明自己除了虛構不少情節,也把好些重要年份調來調去。維根斯坦回到劍橋,應是1929年,但作者把時間推遲到1931年,還要將地點改到羅素經營的新派學校,情節也變得更啜核,先是寫羅素如何把女教師一個一個弄上床,之後就有維根斯坦被羅素及摩爾圍攻時,所作出的「獨立宣言」,是全書的高潮。

又想起荷索對紀錄片的真實及創作的想法,傳記作者無法或不會作的揣測、詮釋,甚至杜譔,Duffy做到了,維根斯坦及羅素的追求及心魔無所遁形,看完「正確」的傳記再看這本「虛構」傳記,會有更多發現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