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 希望與痛苦

山田下一部個人作品,又將八月檔的《男人之苦》暫停,但有渥美清的搶鏡客串。《希望與痛苦》改編自早坂曉的小說,早坂曉在1950年代頭投身日本電視圈,寫下不少著名劇本,例如《天下御免》、《夢千代日記》等。他更是三谷幸喜的偶像,三谷因為他決意成為編劇。他另一個身份是渥美清的密友,渥美清將私生活和電影界明確劃分,就連山田也被排除於外,他的密友多數是識於微時,例如在《男人之苦》後段飾演寅次郎旅伴的關敬六。渥美清和早坂曉在1950年代相識,地點是淺草的澡堂。

一如《幸福黃手絹》及《遠山呼喚》,山田也將《希望與痛苦》的原著大幅改寫,以接近他的世界觀及關注點。山田比較喜歡用專欄文章談自己的過去,較少用電影自述人生,《希望與痛苦》應是山田作品之中,最接近他少年回憶的一部。

1948年,四國松山。洪介(中村橋之助飾演)是松山高校(男校)的學生,那所學校是「舊制高校」,以德文為主要外語,不過隨着日本於二戰戰敗,各方面被美國支配,教育制度也要改成美式。害羞的洪介對附近女校的房子(藥師丸博子飾演)一見鍾情,房子是從中國東北回流日本的難民,父親被蘇聯俘虜,她要靠親戚接濟,洪介正好幫這位親戚的兒子補習。

鎮上一名妓女咲子(石田惠理飾演)答應和一名松山高校學生私奔,他卻不知所蹤。咲子跑了出來,被黑幫追捕,洪介及一眾學生將她匿藏於宿舍。後來揭出這位失踪的學生是個假冒學生的騙子,結果學生在黑幫來找咲子前,把她送回家鄉。

高校的年度慶典有話劇比賽,洪介的宿友決定將一篇德國古典短篇小說改編成戲劇。擔任導演的圭吾(柳葉敏郎飾演)去到女校邀請學生參演時,對房子一見鍾情,房子應承演出全是因為知道洪介會做男主角。

洪介他們贏得戲劇比賽後,圭吾對房子愈趨痴迷,他不知洪介也暗戀房子,居然叫洪介將一大疊情信交給房子。房子以為洪介想向他表白,知道真相後大失所望。圭吾輟學成為鎮上的劇團導演,洪介高中畢業後到九州讀大學前向房子表明愛意,房子也道出自己的心意,但最後兩人還是無法開花結果。圭吾三年後被黑幫殺死,洪介繼承他的遺願成為編劇。

藥師丸博子和中村橋之助

山田的青蔥歲月

原著有許多內容是作者的童年及少年回憶,但最關鍵的分別,是書中的愛情線其實是作者搭上了妓女,更和她一起刺上愛情刺青。這顯然和山田風格南轅北轍,不如想成山田選取原著的元素,再去編寫另一個青春及愛情故事。

影片和山田的人生有許多相近之處,山田也是從中國東北回來,投靠山口縣的親戚,離松山只是一海之隔。學生們決定要送走咲子當晚,就有一批學生從山口縣坐船過來和松山學生一起狂歡,也許山田會是其中之一?另外,山田在山口縣也是是讀舊制高校。

片中有指出松山就是夏目漱石《少爺》的背景,那部作品是以高校為題材,《希望與痛苦》原著出版時,也以「新時代的《少爺》」作招徠。但我覺得另一部夏目漱石作品《心》對影片留下的印記,比《少爺》還深。這兩部書都是日本學生在課程中很容易接觸到的讀物,外國觀眾不會像日本觀眾直覺地見到這點關連。

洪介代人表白這一點,首先和《男人之苦》第十集中,寅次郎替人向八千草薰表白(寅次郎對她也有意思),卻反過來被女方表白頗像。在《心》,主角和好友也是暗戀同一個女孩,好友告訴主角後,結果主角搶先一步,向女孩的母親提親,母女都同意了。好友知道真相後自殺,主角一生都在自責,在多年後也結束自己生命。洪介是做着和《心》相反的事,好像對得住自己良心,卻要喝醉才敢面對圭吾,說房子拒絕了,圭吾怒斥洪介是否自己也對房子有意,所以把情信丟了。圭吾不辭而別,洪介一直害怕他自尋短見。

血氣方剛的高中生,滿腦子都是性,也可從當中情節窺探山田學生時代的經歷。影片用很多篇幅寫男生們的性壓抑,例如房間牆上有勸人不要自瀆的標語;咲子睡覺時露出大腿,幾位男生即時出現衝動,要靠長跑去化解。開場的德文課談到的詩,更是和少年幻想強暴少女有關。

山田曾和高倉健為《花花公子》對談,說過「男人會有衝動想侵犯女人,女人也有被強暴的預感,這種男女之間的戰意會激發出很強大的力量」。很稀有的一種說話,但用《希望與痛苦》的性壓抑去理解,就可以解釋到《幸福黃手絹》的欽也或《遠山呼喚》的虻田,何以強暴女主角失敗後,還可以和她們繼續做朋友,欽也更能抱得美人歸。

德國文化被美國文化取代

《電影天地》的默片及辯士被淘汰,《希望與痛苦》被淘汰的不只是舊制高中,還包括德國文化。學生們不時用德文單字,例如Danke、Mädchen、Liebe、Essen(謝謝、少女、愛人、食物)。德文課的場景頗多,提及歌德及席勒的重要詩篇,但隨着制度轉向美式及英文,從明治維新起成為日本頭號學習對象的德國文化亦必定被遺忘,洪介畢業後,學校也關門大吉。本片的學生,亦包括山田這一代,經歷了像《最後一課》的文化轉變。

相比起許多懷緬戰後日本的電影,《希望與痛苦》的戰爭傷痕非常輕微,原著中有一些和廣島原爆有關的描述,在電影中只能在配角貞一的三個弟妹全在原爆死亡這一點中出現,在鄉下的松山也沒受戰火摧殘。反而是1948年的物價暴漲、學生教師都吃不飽、鎮內黑幫橫行,是這部影片中的苦難來源。若與山田的生平來比對,他一家在二戰期間過着優越的生活,反而是戰後才開始吃苦頭。

《希望與痛苦》雖然被選中去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(不入最後五強),但在日本的評價比山田的舊作為差,《電影旬報》的年度排名只得第21位,是山田自《家族》以來的個人作品中,第一次不入年度十大。但本片到底是山田一個重大嘗試,首先在於把早坂曉的原著改得翻天覆地去配合自己的需要,另外就是他第一次用全部片去拍青春題材,即使藥師丸博子當時已經24歲了。山田在過往十幾年,拍的要不是中年醜大叔寅次郎,就是中年型男高倉健或熟女倍賞千惠子。他拍過這次的中學生荳芽夢,一年後《男人之苦》第42集拍滿男和阿泉時,也算是有過經驗,不會拍得太尷尬了。

繼續閱讀:1991 息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