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 黃昏清兵衛

2000年的《十五歲:學校IV》後,山田在他70歲大壽的2001年沒有推出導演作品,只得《釣魚傻瓜日記》第12集的合編劇本,是他自1962年首次沒有導演作品上映的一年。2002年的《黃昏清兵衛》是他從1966年《運氣好的話­》以來首次拍古裝片,假如將本片歸類為武士片,則是山田的第一次。

本片改編自藤澤周平的三部時代短篇小說:《黃昏清兵衛》、《竹光始末》及《乞丐助八》。藤澤周平的作品屢被拍成電視劇,卻未被拍成電影。山田《黃昏清兵衛》的成功,不止為他再創事業高峰,也為在1997去世,逐漸被日本讀者遺忘的藤澤周平帶來復興。

清兵衛(真田廣之飾演)是低級武士,喪妻後債台高築,家有兩名女兒及痴呆母親,他四成俸祿要用來還債,所以一下班便要立即回家,做家務、落田、做手作賺外快。他拒絕和同事飲酒作樂,被他們譏為「黃昏清兵衛」。

和清兵衛青梅竹馬的朋江(宮澤理惠飾演)的丈夫酗酒,又對她拳打腳踢,兄長倫之丞(吹越滿飾演)靠人事關係讓她和丈夫離婚,回到娘家。但其丈夫豐太郎不服,到他們家鬧事。清兵衛在場,提出與豐太郎比武解決。豐太郎以真刀赴戰,有心取清兵衛性命,但清兵衛用木棒輕易取勝。清兵衛的聲名不脛而走,原來他曾是短刀名師的徒弟兼助教。倫之丞希望清兵衛能娶其妹,但清兵衛以他的俸祿太低,斷然拒絕。

一場權鬥,藩中一幫勢力被剷除。善右衛鬥(田中泯飾演)拒絕切腹,他自困於屋中,來處決他的武士都被他殺掉。清兵衛被命令去幹掉善右衛鬥,他無法拒絕。臨行前他請朋江過來為他梳頭更衣,清兵衛向她表達愛意,朋江說她剛剛接受了提親。清兵衛擊敗善右衛門,並得到朋江下嫁。可惜快樂日子過不到三年,於明治復辟後的戊辰戰爭,清兵衛中火槍身亡,朋江將他兩個女兒撫養成人。

山田在此片極度求真,時代考證做了十年,佈景擺設服裝都比主流的時代劇電影或電視劇精細。最高難度是燈光,山田不滿時代劇為了畫面好看,室內或夜間都拍得太光。山田的堅持可與寇比力克《亂世兒女》(Barry Lyndon,1975)相比,該片是山田一個重要參考,尤其是清兵衛及善右衛門的決鬥。《黃昏清兵衛》的燈光強調光源的位置,不會令人看得出有「正確」光源(例如燭光、火爐、從外照射入室內的陽光)以外的光線。

例外是有朋江的場面會拍得稍光,不過這也配合了劇情,因為以影片旁述(故事發生時五歲的幼女以登)所言,朋江每次過來,家裏彷彿光明了一樣。山田的作品素有強烈的片廠味道(這一點在《家族­》,以及他1990年代的個人作品大為收斂)。他在《黃昏清兵衛》極力避免片廠式人工化畫面,同時維持片廠製作的無瑕疵畫質。

矚目決鬥戲

山田嘗試時代劇,並不完全是因為對藤澤周平情有獨鍾,而是他很想嘗試拍決鬥時,主角奪去對手性命的一刻。原著對決鬥的描寫,往往只是瞬間分出勝負,電影版的兩場決鬥是特意設計出來。清兵衛以木棍打贏豐太郎一場,山田原本用兩部攝影機拍攝,但真田廣之身手仍很靈活,只用了一部攝影機的片段便拍到所需的效果。

和善右衛門的決鬥,山田參考了《亂世兒女》,以及《遠山呼喚》所致敬的《原野奇俠》(Shane,1953)。善右衛鬥這個武藝高強、不帶奸險但殺人不眨眼的人物設定,和《原野奇俠》的終極對手Jack Wilson相近。《亂世兒女》決鬥一場時間很長,但真正開槍的時間只佔很少。清兵衛本來想快快和善右衛門開打,後者卻和他談話片刻,道出自己都經歷過喪妻及貧困,兩人倣如閒話家常,令觀眾感覺不耐煩時又忽然開打。

清兵衛在山田的刻劃下,有着他作品一貫的「愛在心內口難開」的害羞俊男的特點。倫之丞向清兵衛提親時,真田廣之做出來的反應,和《男人之苦》中前田吟、中村雅俊、澤田研二面對心上人的羞澀非常相似,換作其他導演的作品,真田若做出這種表情便會很滑稽。清兵衛對朋江的表白,也像阿博向阿櫻、或者《遠山呼喚》耕作在自首前一晚向民子傾訴愛意一樣。

看完電影版才看原著的觀眾,一致地覺得和原著很不同。但假如一直追隨山田的作品,即可見到他從《希望與痛苦》、《息子》及《學校III》都會將原著改到面目全非,或者將原著一小部分當作起點,山田再寫他想寫的故事,不過藤澤的寫作風格已和一般時代小說有別。暢銷時代小說作家通常擅寫長篇、甚至幾十冊的極長篇,藤澤卻喜歡寫短篇,而這些短篇的風格也避免平鋪直敘,例如《黃昏清兵衛》原著就有很多篇幅詳說權力鬥爭的背景及經過,去到一種故弄玄虛、轉移視線的地步。

在多數的小說改編電影,編劇是刪多過加。藤澤原著的人物設定頗為薄弱,不止要用三個短篇才湊得成這部電影,清兵衛的人物設定也是集合三個短篇的主角設定。於電影較為重要的對白及情節,是山田和朝間義隆在劇本中補足。山田不拘泥原著、甚至比原著更懂原著的潛質,是從橋本忍習來的技巧。

宮澤理惠和真田廣之

武士本質剝削平民

《黃昏清兵衛》另一種真實感來自對武士的「不浪漫」描寫。清兵衛要做家庭手作養家,一個經典先例是山中貞雄《人情紙風船》。清兵衛賣掉武士刀,以竹刀裝樣子,就是小林正樹《切腹》貧窮武士的恥辱命運。(《學校IV》女貨車司機一段,她的自閉兒子房間有《切腹》的海報。)不過,清兵衛賣掉武士刀以竹刀頂替、用短刀打敗善右衛門的情節,是來自《竹光始末》原著。

山中貞雄及小林正樹對武士道,甚至是武士片有強烈的批判。山田在《黃昏清兵衛》的批判,既較兩者含蓄,但同時範圍更廣,因為他展露出封建日本社會,武士階級無情地剝削農民。片中有兩次,餓死的農民屍體隨河水漂到下流,農民餓死,藩府糧倉的食物卻多得很,我們知道這點,因為清兵衛的工作是管帳。

朋江不理武士階級不准參觀農民祭典的禁令,因為她覺得「沒有農民又怎會有武士」。簡單而言,日本的農民階級辛苦勞動,去供養遊手好閒的武士及貴族階級。清兵衛的同僚終日飲酒嫖妓,不單是用農民的稅金吃喝活樂,當時的妓女也大多是農民賣女而來。

清兵衛安貧樂道,身懷絕技卻甘願做低薪武士,也可以理解成他不願進一步剝削農民。倫之丞告訴他日本即將改朝換代,武士時代即將結束(後來善右衛門都有說過),清兵衛淡然的回答:到時我就做農民。此外,他的大女兒萱野在私墊學習論語,兩父女談到學問會否比針黹更適合女孩子。清兵衛說一個人如有學識,時代怎變也懂得思考,所以也能生存,這種「教育論」和《學校》第一集一脈相承。

山田對封建社會的含蓄批判,就如《家族》批判日本戰後經濟起飛,只是不會像前衛或政治掛帥的導演般大聲疾呼,以為革命就能改變一切。清兵衛二女兒以登為影片旁述,在影片結尾道出父親陣亡之後,父親昔日同僚許多都在明治時代升官發財,我會進一步詮釋為明治維新下,封建政治只是換湯不換藥。

《黃昏清兵衛》為山田第四度奪得《電影旬報》年度第一的殊榮。山田好些作品代表過日本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包括在《電影旬報》未有奪得高位的《希望與痛苦》。《黃昏清兵衛》是該年的代表,打入最後五強,是山田的首次,也是日本電影自《泥河》以來,相隔廿多年再次打入最後五強。山田在往後四年,再拍出兩部改編藤澤周平短篇時代小說的電影。

繼續閱讀:2004 隱劍鬼爪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