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7 愛的讚歌

山田第十部作品《愛的讚歌》改編自法國劇作家兼電影導演Marcel Pagnol的《芬妮三部曲》,Pagnol於1930年代曾把三部曲拍成電影,頗受海外觀眾歡迎,包括日本。山田把原劇的馬賽港,改成瀨戶內海小島,亦把三部曲濃縮為一部電影。當時Pagnol仍然在生,他批准山田開拍,條件是只能在日本放映。

瀨戶內海日水島上,仙造(伴淳三郎飾演)開小食店,做遊客生意。其子龍太(中山仁飾演)不想一生困在小島,暗中辦好移民巴西的手續,出發當晚才通知仙造,以及女友春子(倍賞千惠子飾演)。龍太要求春子等他兩三年,之後再接她去巴西,但他不知道春子已經懷孕。

龍太離開後,春子誕下兒子龍介。正直善良的中年醫生(有島一郎飾演)同情春子,娶她為妻並認龍太做兒子。龍太厭倦了巴西的生活,沒通知仙造及春子便回到日本,驚見春子已為人婦及人母,他不相信龍介是自己兒子,再次離開。龍太在大阪找到工作,仙造收到他的信後急病而死。龍太回島拜祭亡父後,帶春子及龍介到大阪,一家團聚。

《流浪者之愛》是輕鬆的調子下帶着苦澀,《愛的讚歌》則以苦情為主調,加上配角的插科打諢。其中在《男人之苦》系列飾演「八爪魚」印刷廠東主的太宰久雄,初次參演山田作品,飾演搞笑的理髮師。仙造的小食店儼如全島的社交中心,不少惹笑場面都是在此處發生,而這種設定,正正就等於《男人之苦》的寅次郎老家,小食店「寅屋」,連佈置也相似。

山田直言《愛的讚歌》的小食店,正是從《芬妮三部曲》的酒館移植過來。如是者,《芬妮三部曲》也算是《男人之苦》眾多靈感之一。話雖如此,主調憂愁、配角插科打諢的設定,以及左鄰右舍的濃厚人情味,早在《下町的太陽》出現,只是山田當時未為意「八卦鄰里」對觀眾的吸引力,去到《愛的讚歌》便用得收放自如。

繼續閱讀:1967-1969 一發系列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