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 東京小屋

山田作品不乏男女情愛,但激情、苦戀、不倫戀卻很少會見到。《男人之苦》是寅次郎的求愛故事,頂多也是和女神達至曖昧狀態。加上山田的愛情觀,往往都是男性對女性暗地愛慕,甚至予以壓抑,男方表白,知道結果就沒幾多後續。個人作品中,最接近愛情故事的可算是《遠山呼喚》,耕作及民子兩人在牧場內關係逐漸發展。再數下去,就要數到《東京小屋》,它改編自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。

大學生健史(妻夫木聰飾演)的獨居舅婆阿瀧(倍賞千惠子飾演)在家去世,健史和家人去清理她的遺物。阿瀧有不少往事想向人傾訴,健史鼓勵她寫出來,或者有天可以出版成書。阿瀧寫了兩本筆記簿,另外把她較私人的遺物,集了一盒留給健史。

阿瀧(黑木華飾演少女期)來自東北,當時日本經濟蕭條,農村生活艱苦,被父母賣為妓女是等閒事,但她不夠漂亮,逃過這種命運。她在東京找到女僕的工作,第二個僱主是平井家。丈夫雅樹(片岡孝太郎飾演)是玩具公司高級職員。妻子時子(松隆子飾演)明麗動人、高貴大方,兩人有一兒子恭一。故事於1936年展開,平井一家剛購入一間有紅色屋頂的小屋,過着當時大部分日本人享受不到的中產生活。

雅樹多了一個年輕同事正治(吉岡秀隆飾演),他讀美術出身,和時子志趣相投。時子採取主動,和正治開始了婚外情。1944年,戰爭局勢繼續惡化,本來體檢不合格的正治被徵召入伍,要回鄉報到。時子想跟他作最後的幽會,阿瀧極力阻止,提議時子寫信,阿瀧會送信給正治及帶他過來。阿瀧在回憶錄最後寫道正治沒有來,而雅樹及時子在東京大空襲時,於防空洞一起離世。

健史意外發現正治沒有戰死,回來日本後成為著名畫家,終生不娶。健史再查出正治死前,曾和時子的兒子恭一聯絡。阿瀧的遺物中有一封署名「平井時子」信,恭一叫健史拆開,原來就是相約作最後幽會的信。阿瀧瞞騙時子,沒有送信過去,卻令自己終生抱憾。

黑木華和松隆子

阿瀧喜歡誰?

《東京小屋》的倒敘時期是從1936年至1945年,比《母親》的不足兩年為長。《母親》有很多篇幅是有關日本在軍國主義下,對人民的思想箝制,《東京小屋》則有如民間編年史,用平井家及其他人對報紙新聞的反應,去帶出日本國民在該段時期的想法,例如支持日本對中國全面侵略、可以在1937年底打完,所以1940年的東京奧運可以如期舉辦等等。國民亦輕易被國家控制的媒體影響,以為和德國及意大利結盟會很快得到勝利。

現代的健史不斷質疑阿瀧對時局的回憶,例如不滿她將日本侵華用「支那事變」這個當時的名詞,因為它反映了當年政府故意淡化戰爭。這已很明確的帶出「官方」及「民間」歷史之別,不過原著已包含了這種矛盾。但若和《母親》相比,《東京小屋》好像暗示了日本國民須對這場戰爭負更大的責任。

山田雖然經歷了那個時代,但他身處的主要是中國東北,不過我們可以相信日本人在日治地區生活,分別應不會太大。然而山田以描寫庶民生活聞名,這裏的中產生活彷彿不是他專長,但他小時候身為滿鐵高級技師之子,過的就是平井家那種中產生活,也有和他感情非常好的女僕,這些在他的文字著作提過。原著小說很是着墨於描劃當年的生活及語言,我覺得都被山田吸收,成為劇情底下的氛圍,也令本片的歷史感及生活感遠勝刻劃相同年代的《電影天地》及《母親》。

山田對原著有兩個主要改動,原著中,平井是時子的第二任丈夫,她的第一任丈夫意外身亡,當時阿瀧已是時子的女僕。第二個變動是山田刪去了阿瀧對時子的同性戀愛慕。如果有這一點,會很容易解釋到阿瀧何以要扣起那封信。原著作者就阿瀧不送信的真相,任由讀者自由想像。山田的處理,傾向讓阿瀧暗戀正治,然而也有一絲曖昩,既不能確定、但也不能完全否定阿瀧是否一直暗戀正治,所以把信扣起。

寫信前的一晚,正治在雨夜去平井家,雅樹不在家,但當正治和時子想再親密一點時,雅樹回來了,正治只好離去。阿瀧送他出去時,她很激動的叫他不要死,然後他拋下兩傘和她相擁。阿瀧可能是一直暗戀他,也可能是從這個擁抱而激出那種男女感情。較早之前,阿瀧敘述了時子主動親吻正治後,鏡頭轉向現代的健史,他說:「男友終於出場了,舅婆你也喜歡他吧?三角關係。」《母親》就有久子喜歡山崎,但山崎喜歡佳代的這種關係。不過佳代丈夫死後,到山崎被徵召,只有一個月時間,就不像時子及正治有這麼多時間。

吉岡秀隆和松隆子

最熱戀的山田作品

時子和正治的熱戀,佔了影片約一半篇幅,從相識、曖昩、擦出戀火、難捨難離,是山田作品對愛情最為熾熱的描寫。本片也是吉岡秀隆初次擔任山田作品的男主角,之前要不是做滿男、兩集《摘彩色的人》和滿男相近的角色,就是《學校II》的一名智障學生,或者是《隱劍鬼爪》的閒角。但吉岡秀隆已經憑叫好叫座,一共拍了三集的《三丁目的夕日》打出名堂,他是最大的主角。或者在20年間看着吉岡秀隆長大的山田,一直不相信他能擔大任。

從早期的作品,山田便不時用旁述去帶出故事,尤其是角色用一種回憶的語調去道出故事。在《東京小屋》這種旁述手法更趨極致,最為精準又感人一場,是阿瀧敘述她在家鄉知道兩次原爆、聽到「玉音放送」,後來知道平井夫婦的慘死。敘述以她的飲泣而結束,但畫面上是綠油油的田野,當是擅長用演員特寫去帶出悲喜的山田,最令人意外的新嘗試。

黑木華以第二女主角的身份,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,令她從一個配角演員,一躍成為能擔當重要角色的演員。黑木華在本片的另一意義,是她和倍賞千惠子飾演同一角色的青年及老年版本,繼承了倍賞作為山田作品中的庶民女子的地位,她在山田下一部作品《給兒子的安魂曲》,也是做類似的平凡女子。只可惜山田之後的作品都沒有她的份兒,只能等山田有其他題材,才可以見到黑木在山田作品演出。

繼續閱讀:2015 給兒子的安魂曲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