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1 二樓的陌生人

「松竹新浪潮」是日本傳媒就《青春殘酷物語》所起的稱號,大島渚之後,高橋治、篠田正浩、吉田喜重、田村孟及森川英太郎都在1960年獲提早晉升做導演。「松竹新浪潮」的作品本來就有如實反映當代青年及社會面貎、反叛松竹「大船調」或「女性電影」的取向,不過同年底《日本夜與霧》因為一位政客被激進青年刺殺提早落畫、導致大島於翌年離開松竹,而一眾新人的作品亦做不出城戶想要的票房,城戶決定打住革新的步伐。1961年,松竹縮減了製作規模,除了篠田能夠一部接一部地拍,一眾「松竹新浪潮」導演幾無拍片機會。

山田卻在1961年在野村的推薦下,得到拍攝首部電影的機會。《二樓的陌生人》是一部SP(sister picture,姊妹電影)。當時日本影業由東映帶起雙影片(double feature)的放映形式,先放約一小時的中篇,再放主打的長片。松竹將SP當作新導演的「考牌」作品,放在長片的前頭。同樣片長一小時的《愛與希望之街》正是一部SP。為甚麼是「姊妹」不是「兄弟」,答案就是松竹是以女性電影為主導。

影片改編自多岐川恭的推理小說,上班族葉室結婚後,向大哥借錢興建了兩層住宅,他們住下層,租出上層來還債。先來一對年青夫婦,欠租多月,丈夫自稱因為參加示威而被列入黑名單,無法就業。葉室下定決心用暴力驅逐他們後,始發現他們本來就是「租霸」。下一對租客來島夫婦非常豪爽,出錢給葉室加建浴室(舊式日本房屋未必有浴室,洗澡就上浴堂),還借了二十萬元給葉室,讓他可以還錢給大哥。可是自稱外交評論家的來島,原來是虧空公款的保險經紀。

山田獲悉有機會拍SP後,向他跟隨的野村芳太郎表示想拍一部家庭喜劇,野村便拿出這部小說叫山田改編,劇本由野村及山田撰寫。因為觀眾並非被中篇吸引入場,難以用票房作SP的成功指標,影評也未必會留意它們,主要是由松竹內部決定作品成敗。雖然有報紙稱讚《二樓的陌生人》不像是新人作品,但松竹內部對影片感到失望。回望過去,山田後悔當時沒放膽去拍。

葵京子和小坂一也

要是和大島的松竹作品相比,《二樓的陌生人》充斥着許多循規蹈距、安於社會現狀的情節。一年前大島還在歌頌安保抗爭者,一年後,山田的抗爭者(假設他是真的)卻是個好食懶飛、一心住霸王屋的無賴。葉室過着安穩的白領生活,成家立室更有自置居所。《男人之苦》第26集,藍領階層的阿博及阿櫻才從租住公寓,搬到自置的獨立屋。

葉室對部長唯唯諾諾,影片的第一場下大雨,他把雨傘借給部長,卻不知妻子已借了一把給租客,要和妻子冒雨走回家,部長也忘了歸還。此外,部長要求葉室「夾口供」,令部長妻子不知道丈夫去了鬼混。發生了這些,葉室仍沒有對部長有厭惡或反抗的感覺。影片末段,葉室太太想問部長借錢來還給來島,部長作出性暗示,葉室太太拒絕,回家對着丈夫欲語還休時,他又被部長捉去「夾口供」了。

或者拿一部推理小說當喜劇拍已註定失敗,輕鬆及緊張俱不足,好些對白本來是好笑的,說出來卻欠幽默感及時機不準。和山田《男人之苦》之前的喜劇比較,《二樓的陌生人》缺少了稱職的喜劇演員,不過SP本來就不會有一流卡士,SP不只是新導演的試場,也會起用新演員,例如飾演葉室太太的葵京子,在本片初次演主角。

多年來重大島渚、輕山田洋次的影評人佐藤忠男,視《二樓的陌生人》為對松竹新浪潮的反動。《愛與希望之街》雖然當時得到好評,但城戶四郎視它為自己痛恨的「傾向電影」,亦即是「左傾電影」。《二樓的陌生人­》則符合「大船調」的溫情及樂觀,即使這部首作是山田的一次挫敗,但山田在1960年代一路走來,有意又好無意又好,逐漸實現了城戶四郎重振「大船風」的宿願。

繼續閱讀:1963 下町的太陽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