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3 下町的太陽

山田洋次的導演首作《二樓的陌生人》於1961年12月,以「姊妹電影」的形式上映後,因為松竹高層覺得影片未見突出,山田洋次不獲晉升為導演,繼續擔任助導及編劇。下次機會於一年後來到,從松竹娛樂體系出身的倍賞千惠子,得到一個1962年度的新人歌手獎項,松竹想以她大熱的處女歌曲《下町的太陽》為題,拍一部由她主演的電影。

倍賞千惠子生於1941年,1960年於松竹音樂舞蹈學校畢業後,加入松竹歌劇團。1961年加入松竹片廠,以中村登導演的《斑女》初登銀幕,以第二部作品《水窪》奪得日本監製協會的新人獎。《下町的太陽》電影版之前,倍賞已在松竹拍過廿多部片,並已做過女主角,包括篠田正浩的中篇《我們的結婚》(1962)。

這種有流行曲背景的電影又稱「歌謠電影」,山田對此類電影亦不陌生,篠田正浩於松竹新浪潮時期的導演首作《愛的單程票》(1960)便屬此類,山田是該片的副導。《愛的單程票》的片名來自Neil Sedaka於1959年推出的金曲《One Way Ticket》,故事是一個色士風樂手、脫衣舞孃、模倣貓王的年青歌手、中年女經理人的四角感情及肉體關係。

《下町的太陽》沒有這種烏煙瘴氣,「下町」泛指舊東京的平民區,範圍包括日本橋、神田、淺草,東至葛飾區的柴又,亦即是《男人之苦》的舞台。山田和編劇們到過這地區取材,再創作出故事。

倍賞千惠子飾演香梘女工町子,她家有祖母、父親、兩個分別讀高中及初中的弟弟。町子與同廠的職員道男(早川保飾演)相戀,道男準備參加內部考試,考到就能成為正式職員,加薪之外,也會調到東京商業區的總辦公室。道男答應考上就和町子結婚,並搬到市郊的新型大廈居住。

町子最小的弟弟健二因為高買被捕,她才知健二經常和鋼鐵工人良介(勝呂譽飾演)遊玩。良介每天上班會和町子坐同一班火車,暗戀她一年多,終於冒昧表白,被町子拒絕。道男在升職試考到第三,但這年只有兩個名額,同廠的金子(待田京介飾演)奪得其中一席。金子英俊、聰明、善於交際、有女人緣,可惜開着公司汽車時,撞傷了町子的鄰居。

道男得悉此事,立即向公司匯報,金子因而被取消升職資格,由道男補上。(可記得山田是以替補身份加入松竹?)町子鄙視道男的陰險和物質主義,和他分手,改和教育程度較低、性格內向但行為老實的京介發展。

倍賞千惠子和勝呂譽

白領是斯文敗類?

雖不能說《下町的太陽》就是《男人之苦》的雛型,但《男人之苦》許多元素已可見到,例如下町、倍賞千惠子/阿櫻、重藍領而輕白領。良介愛在心裏口難開,就像《男人之苦》的阿博。《男人之苦》第一集,久別回家的寅次郎,令阿櫻丟了婚事,對方家境不俗。《下町的太陽》的町子,也是失了一段和白領的姻緣,改投藍領的懷抱,分別在町子是自己作決定。

日本在二戰前,大學教育的普及度已甚高,很多低層的白領工作已由大學畢業生擔任,並且競爭激烈。《下町的太陽》雖然沒有明言町子、良介、道男及金子的教育背景,但道男及金子是大學生的機會較大。另一方面,町子兩個弟弟中,較大的一個正在預備考大學,小的那個因而受冷落。

道男及金子兩個白領,在町子的眼中都是道德有損。道男升職成功之後,按照約定再向町子求婚,町子問他,假如升職不成還娶不娶她,道男說不會。這個答案成為兩人價值觀的鴻溝,令町子決意離開他。影片的開頭,町子於休息時間和金子打過乒乓球,旁觀者不少,金子一分都沒有讓町子,讓她吃蛋。

更大的道德缺失是在性,金子最大的邪惡是男女關係隨便。他搭上町子一個同事,得到肉體後捨她而去,又去追其他女孩。道男租住一個小房間,町子與他獨處一室時,他曾作出性要求,但町子拒絕。白領雖然讀書較多,卻會比藍領道德低落。乍看山田可能是符合松竹大船風的純情,但他數十年的作品對性的處理都頗為審慎,有時更有點潔癖。

倍賞千惠子和早川保

無意的喜劇效果

片中另一個白領生活的象徵,是市郊的新式多層公寓,當中的「公共團地住宅」有政府的參與,房租或售價比市價低,但要抽簽入住。町子有朋友嫁了白領,亦幸運地抽中團地(二百分一的機會),不過結婚不久,便成為「高爾夫寡婦」:丈夫每晚夜歸,周日和上司打高爾夫球。這位朋友的經歷,令町子更不嚮往中產生活、樂意留在下町生活。以家庭主婦在團地生活的抽離感作主要題材的《她與他》(羽仁進導演),都是在1963年上映。

《二樓的陌生人》有喜劇的意圖,但喜劇效果欠佳。《下町的太陽》沒有這個意圖,但上映時,觀眾卻在山田想不到的段落大笑出來。那是金子撞傷町子鄰居後,公司去傷者家慰問兼談好賠償條件,鄰居在外面八卦。這段的笑料不少,例如街坊在估計探病果籃的價錢;一個胖大嬸說不如去被車撞一撞來收賠償金,另一位鄰居回她:你會把車撞散。此外,弟弟健二高買被釋放後,父親還在提醒祖母別跟人講,這時就有鄰居的屋外(畫面的背後)大大聲來「問候」。這一場的構圖,令人想起《男人之苦》系列中,隔壁的印刷廠老闆從屋後,探頭來加把咀的情景。

《下町的太陽》於1963年4月上映,票房欠佳,影片是長片,亦是乘著倍賞的人氣而拍,票房就是成敗。作為「歌謠電影」,本片的最大敗筆是沒幾多倍賞的唱歌時間,只得開場時唱了一段《下町的太陽》,以及在結尾播了同曲一小段。另外,影片調子略帶灰暗,也違背了松竹想影片較「陽光」的期望。山田這樣浪費了第二次機會,第三次機會不用一年又來到,這次山田就以喜劇成功了。

繼續閱讀:1964 馬鹿/傻瓜系列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