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上春樹提出的「雞蛋與高牆」比喻,連許多沒看過他作品的人都耳熟能詳。他最新的長篇小說便有高牆圍着整個城市,還要有八米那麼高。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日文原版於4月13日出版,當日午夜12時便有東京書店特別營業開售。筆者在網上書店訂購,也是午夜(香港時間前一天的晚上11時)就收到信用卡簽帳的短訊,儀式感十足。
一如之前的村上長篇新作,中譯本還要等一段時間,所以想先睹為快便要看日文版。它有655頁,連同作者結語就是661頁。他不常為作品寫結語,但此作40年的創作歷程,他希望給讀者知道。
村上1980年發表名為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的中篇小說,但他不滿意作品,不把它收錄於短編結集或作品全集,至今仍是。他完成他真正覺得是第一部長篇小說的《尋羊冒險記》後,動手把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重寫,便是在198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。是把原有的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修改,再寫多一個故事,兩個故事梅花間竹的進行,然後揭曉兩者的關係。2020年初,村上再把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重寫,開始後不久便爆發疫情,他深居簡出,終於在2022年底完成。
此作同樣有兩個平行世界,第一部更是分成兩個時代,幾乎也是梅花間竹的進行。他寫完在書中名為第一部的部份(7-184頁),覺得已經寫完,但放下它半年後,繼續寫第二部(185-598頁)及第三部(599-655頁)。由於譯本出版期未定,以下將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的故事用多一點篇幅去介紹。
我與你,影與體,夢與實
第一部的兩個時空雖以第一身男性敘述,但分成17歲的「僕」(書中用平假名ぼく),以及中年的「私」。女主角同樣沒有名字,分成16歲的きみ,以及在高牆城市的「君」,其實前者的漢字也是君。以下把這些私僕君,簡化成「我」及「你」,並把時序拉直去概述情節。
我和你參加學校的散文比賽時認識,然後相戀。你有把夢境寫出來的習慣,鼓勵我也這麼做。不過你說在一個被高牆圍着的城市內,住着真正的你,假如我去到那兒,她不會認得我。中學畢業前你從我的生命消失,我離鄉到東京讀大學,然後任職出版社,去到中年仍對你念念不忘。我終於進入這個被八米高牆圍着的城市,它自給自足,沒有電力及自來水,進入這個城市必須拋棄自己的影子(影子會被送到專用場所做工),自此不能離開。
我在城市擔任「讀夢人」,在一間見不到藏書的圖書館閱讀「舊夢」,圖書館職員就是你,但果然認不出我。所有脫離本體的影子,除了生活艱苦,也特別短命。影子慫恿我一起在城南一個可能是出口的水池逃走,去到水池,我臨陣退縮,影子跳進水池,沉進水中沒有上來,第一部完。第二部我已回到外面的世界,但仍有影子。我辭掉出版社工作,休息一會後要找精神寄托,應徵到福島的深山小城擔任圖書館館長。
劇情介紹就此打住,留待讀者在譯本面世後,看村上如何把兩個世界連合,把故事圓滿說完。其實看過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的朋友應能見到類同,但筆者先把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當成獨立作品去談。
小說及其不確定的主題
它的話題性遠不及村上前兩部長篇《刺殺騎士團長》及《1Q84》。《1Q84》令人有對奧威爾《1984》的聯想,而且有邪教的內容,村上在過往的小說及報告文學探討過奧姆真理教。《刺殺騎士團長》出版後,日本傳媒報道書中含有和日本侵華有關的情節,這一點被華語傳媒大為重視的轉載,中譯本未出版前,華語圈便誤把它當成作品的焦點。長度方面,《1Q84》三冊、《刺殺騎士團長》兩冊,來到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一冊過,雖然已比一般流行小說長。
即使高牆城市仍有邪教及獨裁體制的聯想,而高牆的存在理由是為了阻隔外來的疾病,自然令人想到疫情,但這些不足以構成本書的重點。其實全書不時出現一些典型的村上主題,但很快便會被壓下,或牽引到下一個故事轉折。想解讀出有關疫情的暗示或影響,可以是可以,但不難就會想到孤獨及隔絕一直存在於村上作品,哪管有沒有世紀瘟疫。
第一部,中年我及少年我的交替敘述中,地域及時代都抽離了現實世界。城內根本沒有音樂,也就沒有村上招牌式的拋出樂手名字、歌名,亦沒有看甚麼書及電影,衣食住行的種種細節。但隨着第二部展開,中年我回到外面世界,到鄉下做圖書館館長後,回復所謂正常的村上生活品味。高牆城市的圖書館、鄉下圖書館,以及第二部出場的重要人物「黃色潛水艇少年」一目十行的博覽群書,儼如把圖書館裝在腦袋,這些不同形態的圖書館令人想到在2021年開幕,位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圖書館。
另一樣略略帶過的村上主題就是性,本書基本上沒有鹽花可言。少年我和你沒有發生關係,雖然你已明言「我想完全成為你的」,中年我似乎一直後悔沒有把握機會。前任館長子易先生的傷痛和亡妻有關,是典型的村上男主角戴綠帽嗎?中年我在圖書館一位中年下屬添田太太,兩人有否村上式不倫?然後咖啡店老闆娘是失婚婦人,她有性障礙,又會否與他…?在此不表,甚至書名中的「不確定的牆」也可以解作和女人及性有關,但要在很後才見到。
重寫的量變和質變
出版後兩天,書已到手,現在才寫文介紹,非因作品艱澀,純粹是期間外遊,無暇閱讀。相反是非常易看,刻意慢看卻反而看得很順暢,第一部福克納式轉來轉去的時空,寫得已算十分明確。文筆(日文)包括用字及句型非常簡單及洗練,所以筆者一方面不認為是醉人的文字,另一方面想像不到中譯本需要大費周章,但以村上迷對海峽兩岸不同翻譯的執拗,而台灣翻譯界整體上愈譯愈累贅,如有人譯出輕盈、不見斧鑿的中文,恐怕會有讀者及自稱專業翻譯者大表不滿。
回到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「世界末日」部份的高牆城市,就是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那個,細節大同小異,全書於我(日文:僕)不跟隨影子跳進水池結束。在全書三分二時揭出,高牆城市原來是「冷酷異境」的我(日文:私),腦袋被植入實驗裝置後所產生的幻覺。村上在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把兩個世界合攏,也難怪他在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新寫出少年我那一則平行敘事,然後同樣寫到影子跳進水池後便感到已經重寫完畢。
村上繼續寫下去,得出多兩倍篇幅,但不能假設他沒有回去修改、甚至精簡第一部。量變以外,相比起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新作的性質也有相當分別,因為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就是科幻小說的寫法,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第一部的高牆城市,基本設定雖然大致相同,但描述明顯精簡,故事方向較接近安部公房的存在主義。全書都想探討為何會有人自願去到高牆城市,放棄自由,而入了去的人又為甚麼不願出來,是想逃避孤獨、還是被高壓體制洗腦等等。
總體來說,《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》是力求自然及從容不逼,避免掉進某一類型、某一特定主題,讓作者的不同關注逐點浮現的作品。敝文旨在為等待中譯本的讀者,提供較淺白的介紹,相信到中譯本面世後,自會有更熟悉村上世界的論者深入探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