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毒舌大狀》:Why Not Both?
本來是去年農曆新年檔的《飯氣攻心》,因為疫情延至暑假,今年農曆新年檔,再有黃子華《毒舌大狀》,一枝獨秀是意料中事。一般觀眾可能不當一回事,但《毒舌大狀》在月初試片後便有評論蠢蠢欲動,拿它和同是法庭片的《正義迴廊》比較。
看過《毒舌大狀》後,我覺得Why Not Both?我相信兩部片的娛樂價值都能滿足主流觀眾,但我無法理解,酷評《正義迴廊》又同時盛讚《毒舌大狀》。我尤其反感某些論者只敢單打《正義迴廊》,一等到《毒舌大狀》就乘機發難。
我的Why Not Both是負面的,《毒舌大狀》是典型法庭片套路,扭轉乾坤來自重新檢查證據。不去撼動行之有效的類型格式,避免到作繭自縛,觀眾毋須絞盡腦汁,但也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,從類型來說如是,對比周邊華語電影市場,也顯得抱殘守缺,偏安一隅。我明白很多香港觀眾覺得值回票價,我也覺得值回票價,但評論人說甚麼完勝、超正就過譽了,以下評論含劇透。
《毒舌大狀》穩打穩紥,除了情節相對簡單,選角也見到簡化的取向。廖子妤繼續藐嘴藐舌,王敏德繼續做假洋鬼子,他近年的角色令他愈來愈像愛國電影的邪惡美帝,但我並非批評兩人的表現。假如把廖子妤換成麥明詩,王敏德換成張同祖,兩人一臉善良的做壞事,角色都可以成立,不過就是衝擊觀眾習慣、即是要他們用腦的選角。
收成期的黃子華
黃子華飾演的林涼水,是有30年資歷(其中十年是做法官)的大律師。這個設定令黃子華不再是《飯氣攻心》被人譏笑的「60歲人扮40歲去溝Stephy」,也把角色放到「收成期」的年紀。黃子華的演出,我也覺得很「收成期」,他有資格去收成(而林涼水沒有),但這是廿年前就見過的演出,迎合而不是挑戰受眾期望,不是失禮,但就只是收成、收息、收租,沒有拓闊鐵嘴銅牙的可能,和本片的穩打穩紥一致。
謝君豪飾演的外判主控官,一出場就濁世清泉的模樣,不難預見他之後的放水,正確來說是倒戈,放水的是法官(韓毓霞)。林涼水一方無人出賣他,但對家就被人出賣了,最後一庭是謝君豪在法官默許下打殘壞人,才輪到林涼水攞尾彩。之前說扭轉乾坤來自覆檢證據,其實不全對,因為謝君豪和法官都是看到偷拍片中,廖子妤講明收買證人,旁聽者及陪審團未聽到這段。
劇情寫到最初罪成是林涼水的過失,其實谷德昭、楊偲詠及何啟華全部都疏忽及天真。鍾家那麼隻手遮天,傳媒、警方、律政司都受他們控制,若想保住王丹妮,案件又怎會落到谷德昭的律師樓,林涼水還以為脫罪就是做了鍾家恩人。去找柏天男問事發經過,死者是他骨肉,心情卻這麼輕鬆。王丹妮的情婦身份已經尷尬,卻要等到柏天男在庭上反口,楊偲詠才意識到他是入贅?虧林涼水還在庭上說甚麼common sense,他們一邊,三個大律師一個師爺全是笨蛋。
罵甚麼權貴,你也是權貴
影片想帶出,兼且事先張揚天有眼這一點,我覺得用來代表「天網灰灰」的那樣東西,未足以展示出林涼水一方走投無路,神奇地獲得轉機反敗為勝。一個好例子是游乃海《跟蹤》結尾,徐子珊在雨中快要被梁家輝擺脫,忽然轉雨為晴,人人收傘,令梁家輝現形,最終伏法。不要用口講,令觀眾自己在心中叫一聲天有眼才算成功。
最令我覺得天無眼並非廖子妤、王敏德那些,而是林涼水,在體制內高薪厚職還覺得被上天虧欠,一時良心發現就說甚麼法律面前窮人含X,權貴前權貴後,自己根本是其中之一,大罵建制,但不為意自己就是建制一部分。有機會給林涼水贖罪真是便宜了他,他活該像《霧之旗》那個律師,被蒙冤者的妹妹報復到永不翻身。
同一句口號出現在兩部法庭片是意料中事,自比窮鬼及弱勢,罵遠在天邊的「權貴」,對着空泛的「高牆」作狀叫陣,是今天的精神鴉片,即是所謂的大快人心。對身邊的事情誠實才是困難,現在連批評一部香港電影都要先看風向,即是何啟華那句「睇爬」,隨時有千萬支箭從自稱的雞蛋射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