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骨與肉的總和》愛你愛到食咗你

英文有詞語「warts and all」,wart是皮膚上的疣,整個詞就是說愛一個人,愛到所有優點缺點都接受。魯卡加達連奴(Luca Guadagnino)新片《骨與肉的總和》(Bones and All),看中文片名就似是「人=骨+肉」,但英文片名說的是愛一個人,愛到「骨都食埋」,這不只是文學修飾,因為這部片是和食人有關。

1980年代的美國。少女Maren自小有食人肉的獸性,不自覺之間便會咬死人。她每次出事後,父親就會帶她逃跑,以偽冒身份在不同州分過活。她到18歲後,父親不辭而別,遺下她的出世紙,以及講述她食人經歷的錄音帶。Maren憑出世紙去找尋生母,才發現世上還有同類,他們更嗅得出彼此的存在。年老食人魔Sully邀請她一起生活及覓食,她拒絕後逃之夭夭,然後在另一個州遇上年輕的Lee,令她覺得可以得到幸福。

本片是加達連奴自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後再度與Timothée Chalamet合作,他飾演英俊不羈的食人魔Lee,片中的他沒有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那麼美艷(他在該片像女多過像男),但眉梢眼角確有卜戴倫味道,難怪他即將參演一部卜戴倫傳記片。Sully由Mark Rylance飾演,這個陰柔又陰濕的角色,由Rylance去演簡直不作他選。相比之下,女主角較為平庸,她是Taylor Russell,說她平庸是我個人意見,她憑本片的表現在威尼斯影展,奪得相等於最佳新晉演員的「馬斯杜安尼獎」,本片還在威尼斯獲頒最佳導演銀獅獎。

類型影片大雜燴

看起來徹頭徹尾是美國片,卻是意大利導演加達連奴初次在美國拍片,這種美國風情,不是紐約或加州那種外國人眼中的美國,更是深入美國的鄉鎮,比《情繫海邊之城》、《廣告牌殺人事件》、《浪跡天地》那種美國鄉土更為鄉土。或者1980年代的設定加深了這種文化隔閡,但撇除當時和現代消費品的差別,那種地方其實十年如一日。

影片一開頭用上青春片套路,Maren瞞着父親去和同學過夜,當我們還以為她會不會被人灌藥、做錯事之類,才知她是個加害者,這個開頭我覺得非常成功,先前說Taylor Russell頗平庸,但這樣才拍得出開頭的驚奇。知道了主角食人的秘密、靚仔食人魔出場,就踏入了殭屍片《吸血新世紀》。兩人開着小貨車穿州過省,又成為公路電影,再加上《雌雄大盜》或者《天生殺人狂》的點滴。

即如《我和殭屍有個約會》的況天佑,找到醫院的「貨源」,令他不用害人也滿足到吸血的需要,由Mark Rylance飾演的Sully倒是比男女主角更能做到不害人這個要求,雖然他作為介入主角感情的歹角,令觀眾懷疑他是否真的會自我約束。

荳芽夢壓倒骨肉情

自我約束也和食人獸性是遺傳的設定有關,Maren及Lee都是從上一代(父或母)遺傳食人癖,於是帶來很大空間去探索家庭元素。Maren一早失踪了的母親,以及父親一直帶着她四處逃逸,都反映到食人怪癖如何考驗親情。我覺得情節雖有探討親子關係,卻流於水過鴨背,因為影片拍來拍去,就是太着眼於男女激情,倫常關係寫得太次要。就連Sully這個人物,影片也太想我們覺得他是妒忌Lee得到Maren的芳心,而忽略了他想得到親情的寂寞。

回到女主角,我先前所說的平庸是全面的平庸,無論是演員及角色、外貌及內心戲都是極度平庸。我看不出Maren有甚麼特質,令觀眾同情她一次又一次的連累無辜,她會批判其他食人魔,卻不會因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痛苦。我覺得編劇David Kajganich要負很大責任,這裏要指出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不是他寫的。

導演對上一部作品、重拍經典意大利恐怖片的《陰風陣陣》是由David Kajganich編劇,但《陰風陣陣》至少在拍攝上還是花了相當工夫,本片的聲畫,以及拍攝美國內陸風情,卻看不出大導風範,更是許多獨立影片之下。即使本片得到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,恕我孤陋寡聞,實在看不出有神來之筆。情況有點像在康城得到最佳導演獎的《分手的決心》,想用影展片筆觸去拍商業片,但從藝術及娛樂兩種層面去看都是乏善足陳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